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讓病人讀自己的病歷

DOCTORS
Let Patients Read Their Medical Records
By DHRUV KHULLAR, M.D.  MARCH 31, 2016 11:00 AM

作者說每當他在等病人從ER上到病房前,都會玩一個遊戲,他會仔細讀病人的抽血檢查報告、過去病史、和過去住院或是會診資料,然後,猜病人這次的診斷為何?

當然,這樣書面看診和醫學院所教的,「要仔細當面詢問患者的病史,才能給予正確診斷和維持治療關係」是有衝突的。

然而,當醫師和患者見面訪談時,就會發現病歷記載有許多錯誤,讀病歷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患者資料。例如,醫師問患者,「是不是下週要開刀?」結果患者回答,3個月前就開完了。還有,病歷也會記載患者是否曾有糖尿病的錯誤訊息,讓患者一頭霧水。

作者舉出,有研究顯示43%的病歷記載錯誤,或是藥物過敏和藥物交互作用沒有完整的記錄。也有研究指出,至少60%的病歷,有至少一處的錯誤。統計2013-2014年,因電子病歷因素,而產生的法律訴訟,逐年增加。

這些電子病歷錯誤的原因之一:醫師們很習慣地以「copy and paste」來複製病歷,這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重複或是過期的資料, 讓人一直在病歷中翻頁。此外,有些病歷是以選項方式來選擇或是填入病人的狀況,這樣也過於單純化。

作者強調,找出病史,一層一層分析病因,並且和患者溝通,這是一個醫師要給患者好的照顧很重要的事。

要怎樣來改善以上病歷容易出錯的狀況呢?一個解決方式是「讓病人能讀自己的病歷」。因為當醫師知道患者會來讀自己的病歷時,醫師會再更正確的書寫病歷和記錄。雖然美國政府2009年就開放患者權利,可以看自己的病歷,但是大多數的病人仍然沒有用到這個權利。若是病人能多接觸自己的病歷,這樣就能有機會,更正一些過期或是錯誤的病歷資料。聯邦政府更是要求醫療機構,要在30天內給予患者病歷,而且不得詢問要求病歷的原因。

... what needs to be mandatory in the age of digitalization is the art of story gathering and storytelling.

感想:
的確如此,很多病情記錄,護理師問到的,和我問到的還是不一樣。所以還是要注意「story gathering and storytelling」,另外就是要加強病歷的完整性。在台灣,還有另一個重要議題,「病歷中文化」,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Dhruv Khullar, M.D., M.P.P. is a resident physician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Follow him on Twitter: @DhruvKhulla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