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Shopping for a Doctor Who ‘Fits’

Shopping for a Doctor Who ‘Fits’


作者收到電子醫療記錄系統給的提示,上面寫「新會診,病人要求改變照護團隊」

接到需要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s」的患者,對作者這位血液腫瘤醫師而言是家常便飯的事, 同時,作者也不會阻止他的患者去尋求第二意見,因為這些不常見而且嚴重的疾病,本來就應該要有另一位醫師的看法加入,就如同若是醫師自己家人生病,醫師也會詢問第二意見。

然而詢問病情並不是這位患者要找第二意見的原因,這位女士患者是因為不喜歡上一位醫師,她要看是否比較喜歡作者這位醫師。

作者說,這樣的情況也逐漸變成他門診的常態了,數十年前醫師們在一個相對病人比較多的環境下,這樣「doctor shopping」是很少見的。因為當時醫師的意見相當權威,不可侵犯,也是確定的。病人若是挑戰醫師的意見,就會被貼上 “difficult patient” 的標籤,並擔心會因而影響到自己後續的治療。

近年來,患者權益漸漸地上漲,除了要求好的醫療照護外,也要求「a good attitude」雖說如此,作者還是不怪患者會有如此的要求,因為他舉了以下二個例子。

一位患者提到,當他向原來的腫瘤科醫師要求詢問這位作者醫師的第二意見時,他原來的腫瘤科醫師要求患者帶走自己所有的醫療記錄,因為原來的腫瘤科醫師說「若是他去看了作者醫師,他就拒絕再治療這位患者」

另有一個例子,一位患者自他原來醫院的病房打電話給作者醫師,談到他在另一家醫院治療refractory cancer的化療,當患者想和主治醫師談治療的細節時,他的主治醫師說,「治療細節是醫師的事,他不想簡單的討論它」

作者醫師告訴患者,是患者本身,而非醫師,才是主導患者的命運(destiny)和治療選項。作者醫師甚至熱心地幫忙打電話給患者原來的主治醫師,幫忙傳達患者個人意願。

患者們也許會覺得他們的醫師,太自信了、或是不夠自信、或是太冷淡,或是他們彼此根本就不合。當然,醫師們也可能會不喜歡他們的一些患者。

作者舉例說,多年前他去會診一位殺死自己妻子的肺癌患者,有警衛在旁保護,但是監獄裡環境和那位犯人患者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醫師還是得向犯人患者說明病情和治療方針。醫師坦白的說,他不喜歡這個患者,但是他把個人情緒放在一旁並且治療患者,因為醫療是他的工作(job)、是他的職責(duty)。

作者擔心身為一位醫師,大家逐漸忘了為什麼患者來看我們。不是因為患者想要來找醫師,而且是因為患者生病了。在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身為醫師的我們不應該為了患者去尋求第二意見而義憤填膺,或是說當患者沒有立即接受我們的建議時,就覺得失望。我們應該支持患者去做對他們健康有益的決定,就算最後的決定裡面沒有包括我們。

最後,作者醫師走進診室見這位新會診的患者,把自己的臉上掛滿了溫暖的笑容,他不想讓患者心裡有一絲的不舒服。因為這是有關患者的醫療照顧,而和任何一個人的驕傲無關。

Because this was about her medical care, and not about anyone’s pride.

---
Dr. Mikkael Sekeres is director of the leukemia program at the Cleveland Clini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