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性醫療(defensive medicine)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心有所感,提出和大家分享,更棒的是全文有FREE PDF。
Physician spending and subsequent risk of malpractice claims: observational study
BMJ 2015; 351 (Published 04 November 2015)
http://www.bmj.com/content/351/bmj.h5516-0
以前在醫學中心時,偶爾有主治醫師被戲謔地稱「千百會」醫師或是CT醫師,因為一遇到患者狀況時,就發出很多會診單會診各次專科,或是排了一堆檢查,被會診來的醫師久了常會覺得很煩,或是這種醫師開了很多昂貴的檢查,讓科裡面的花費太高,而被科經營助理拿出來討論這些(? 賠錢)的醫師醫療處置。
然而,看了這文章後對於這些醫師們我們應該要另眼相待了,因為他們的睿智的明哲保身之道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現今的醫療環境之下,高風險的科別不能只靠「病史」和「PE」啊!不是我們不聽某些大老的諄諄告誡,而是一輩子行醫都不堪一件醫糾的折磨啊。
過去大家直覺的感覺,排愈多檢查讓主治醫師們更有行醫安全感,這文章把這情形數據量化了,內科、內次專科、家醫科、小兒科、一般外科、外次專科和婦產科,資料涵蓋了24 637 physicians, 154 725 physician years, and 18 352 391 hospital admissions; 4342 malpractice claims ,甚至把婦產科中的C/S剖腹產率單獨拿出來討論。
結論是:住院花費愈高,愈少的malpractice claims。C/S剖腹率高,愈少的malpractice claims。 (註:之前新聞不是才說某醫院的某醫師剖腹率太高嗎?)
在美國這樣愛興訟的國家,有這樣的"defensive medicine"不意外,但是台灣應該也是不遑多讓。這篇文章出來後應該會讓習慣於多排檢查的醫師更加理直氣壯,而少排檢查的醫師可能會跟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