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ck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Renin in 1898
A 1928 advert exploiting the Monkey Gland craze. Source
http://historyofnephrology.blogspot.tw/2014/06/monkey-glands-and-science-of-renal.html
用猴子的腺體來恢復人的活力?
想要分享這文章是因為看到了好幾個之前醫學教科書上的大師人名,例如:
In 1889,Brown-Sequard神經學大師 (Brown-Sequard syndrome;為脊髓的左或右半邊受傷,症狀為受傷同側的運動功能喪失,受傷對側痛、溫覺喪失),在72歲的年紀下,為他自己在注射了動物的testis萃取物後,覺得「返老還童」了,為當時「organotherapy」的先鋒。
當時在使用這些oraganotherapy時,意外發現rabbit kidney中有物質,是很強的血管收縮劑,在renal cortex中,而非medulla,存在於renal vein,而非renal artery,而且是水溶性的(water-soluble but heat-labile),所以推測它是一種蛋白質。(They called it Renin)
這些醫療上的測量需求,也促成了後來血壓、心跳計的一系列發明進展。
當時「Renin」這個名詞使用時,連「hormone」都還沒有被發明呢!然而renin還是沈寂了多年,之後才有Goldblatt發表了renal artery constriction後,腎皮質會產生renin,以及後來的angiotonin (in 1958 renamed angiotensin)
每次看這些醫療史時,就讓人響起懷古幽情,現在許多朗朗上口的醫療診斷行為和藥物,其實都是多年來一點一滴的累積。然而,怪異荒誕事也是不少的(例如:organotherapy?)或是說之前流行的胎盤素?
每次看這些醫療史時,就讓人響起懷古幽情,現在許多朗朗上口的醫療診斷行為和藥物,其實都是多年來一點一滴的累積。然而,怪異荒誕事也是不少的(例如:organotherapy?)或是說之前流行的胎盤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