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The Health Perks of Coffee、咖啡

MEDICAL NEWS | 
July 18, 2013

The Health Perks of Coffee

By Kelly Young
看到這標題就讓人感到興趣,因為每日早上一杯咖啡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每天這樣喝,常會聽到「好心人」的建議,這樣會不會骨質酥鬆啊?說真的也很難反駁他們,只能說一日一杯,而且有加鮮奶,應該沒關係啦!

這篇文章讓我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了,因為「適量(moderate)」的飲用咖啡對心血管有益或是「至少無害」。可能有益的是,減少缺血性腦中風,減少type 2 DM。此外,用煮(boiled)的咖啡會有LDL, total cholesterol上升的問題,但是過濾式的咖啡(filtered),則沒有此害處,是因為有濾紙的幫忙,把讓血脂高的因素過濾掉了嗎?(ref 1)

2 tablespoons (15 ml x 2) of milk 就可以把因為喝咖啡所引起的尿鈣流失補回來,我加的熱牛奶還大於1:1,所以不用怕。然而歐美常用加入咖啡的half-and-half (一半牛奶,一半奶油,ref 2),則不在此討論內。

台灣基層透析協會, 透析週報
張智鴻醫師.腎臟科. jihonc@gmail.com

Ref.
1)      Arterioscler Thromb. 1991 May-Jun;11(3):586-93. Cholesterol-raising factor from boiled coffee does not pass a paper filter.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Nijmegen, The Netherlands.)
2)      From wikipedia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lf and half (known as "half cream" in the United Kingdom) almost always refers to a very light cream typically used in coffee. The name refers to the liquid's content of half milk and half cream even though its butterfat content is only about 12.5%.[5] It is widely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in individual-serving containers and in bulk. It is also used to make ice cream. Non-fat versions of the product are also available, containing corn syrup and other ingredients.[6]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文人相輕 自古皆然?

DOCTOR AND PATIENT JULY 11, 2013, 12:02 AM 

Doctors Badmouthing Other Doctors

By PAULINE W. CHEN, M.D. at New York Times
http://nyti.ms/1b1IqCM

文人相輕 自古皆然?

在當醫學生時,老師們就開始教導我們,不要批評同業醫師,因為這樣讓患者對於前一位醫師產生誤會,也會造成醫醫之間不必要的糾紛。然而,就讀嘉義高中時,國文老師也提到,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寫到「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所以同業之間的批評似乎也不是醫師的專利。在美國,一樣會遇到這樣醫醫互相批評的狀況,甚至如文中提到的,故意請「假」病人帶著病歷資料去看另一位醫師,結果接手的醫師,也是不經意的評論起前一位醫師。

現在透析界或是醫療界也是進入紅海時代,希望同業們不要說其他醫師的壞話「badmouthing」,造成同室操戈,因為,最後的損失也是大家和自己啊!

台灣基層透析協會 透析週報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Making the Right Call, Even in Death

THE DOCTOR'S WORLD
Making the Right Call, Even in Death http://nyti.ms/17OVOK3
By LAWRENCE K. ALTMAN, M.D. at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July 1, 2013

在長庚當住院醫師的第一天早上9點上工,就被叫去開一張給前晚AAD回家,早上來寫死診的家屬,真的是什麼都不會寫,還要CR學長逐步的教我,寫第一原因,第二原因,以及第三等等。值班的半夜,ICU病人 EXPIRE,就只能自己開死診,並宣告死亡時間給家屬,用鋼筆簽下名字。慢慢的有經驗了,知道這死診很重視基本資料的正確性,和身份証要逐字不差,因為曾被退回來重寫。

而這New York Times的文章是談死亡原因的登錄,在美國死亡原因寫心臟疾病而死亡的過多,而例如其他的原因肺炎癌症等則是被低估了。想一想,真的是如此,我自從開業後,偶而會遇到患者在家中死亡,我幾乎都是寫心肌梗塞或是心臟衰竭為第一死因,因為老化的患者都有心臟病,在沒有解剖的狀況下,只能猜測最大可能的原因。所以美國的醫師寫死診,應該也是同樣的想法吧?

然而在醫院死亡的患者,也許肺炎或是癌症或是其他休克原因就會多了一些。

台灣基層透析協會 透析週報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2013-06-29 花蓮、中橫、東進武嶺

一切的起因是,醫聲論壇的朋友要約二天東進武嶺,住在中橫觀雲,想到可以輕鬆(?)東進,我馬上找了好友阿聰一起來,又可以住在20年前,高中參加救國團中橫健行住過的觀雲山莊,舊地重遊。

先感謝KHS 功學社正爵的幫忙檢查調整,和寄車至花蓮飯店處,因為週五晚上往花蓮的自強號,是無法上腳踏車的 。


為了買這二張車票,我跑了鳳山火車站三次,才拿到。第一次,說一個月前,還不能預購,要14天前。第二次現場說,只能買12天前,也就是我提早了2天,但是網路已經可以預購14天前的票了,這是現場和網路是不同步的?重點是,沒有現場保留票!就是網路先買,買完,你現場也沒得買,怎麼會有這樣的制度?於是我回家上網發現,全部賣光了!

怎麼辦,二晚的住宿都訂好了,假也請好了,結果買不到火車票,敗在這很不可思議的購票制度。於是上網,發現有人在代購火車票,但是要代購費?社會之黑暗嗎?網路已經買不到票了,怎麼還會有人買的到?但想到總不能功虧一簣,錢就給別人賺了,就上網下訂了,隔天早上,代購者發email給我,他幫我訂到票了。真是太神奇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結果,要付錢之前,心裡想說,我也來試再訂看看,結果,我也訂到了?難道是有人訂了,又退票?


當天傍晚,在鳳山火車站等車時,看到這個妹妹,一邊看書一邊賣五穀養生饅頭,真是令人感動,馬上買了2個當作到花蓮的點心。




經過了將近6小時,我們站在花蓮的土地上了。


看著山景的早餐,什麼都好吃,就算一邊地震,一邊吃,也很好吃,花蓮人真的不怕地震啊




組車時間,18分鐘,還滿意。



晚晚起床,慢慢出發,是因為今天早上la new辦太魯閣健走,交通管制至早上11點才發行,所以我們就不急,結果,10:30到現場時,管制才解決了,趕快上路,還有80公里的山路,不想摸黑騎車啊



長春祠


這裡就是大崩壁,也有道路管制,幸好,也沒管到,一路暢行。


燕子口



錐麓吊橋,印地安人頭,小學時爸爸帶我來,我去年帶小朋友來


九曲洞



綠水合流步道,天氣很熱了,2公升的飲水快喝完了,在這裡再補2公升,但是尿只有一點點,全部都流汗光了。



從來都沒有想過會用山泉冷水從頭沖下來,阿聰開了這個頭,我也快熱昏了,沖了之後,發現精神都來了,全身肌肉都降溫了,有恢復力氣多一些。接下來的路段,一直都在找路邊山泉水沖涼降溫。



出發前,就提醒阿聰說,要去換一下他的磨光的光頭胎,就是不換,結果,外胎磨破了,連內胎也磨破了,換胎了,沒關係,阿聰很常換胎。


騎山路,有時候回頭往下看,看到下方騎過的山路,心裡真是有成就感。但是,從山腳看上來,就是腳軟的感覺了。




到這裡,水也快喝光了,傍晚了,力氣用盡,肚子餓,看到這親切的 慈恩農場 的老闆娘說,「看試吃看看很甜的 西瓜李,都吃完沒關係」我看阿聰就不客氣的把試吃的那一籣吃完,還各抓了2把在風衣中。當然,也買了10箱,宅便回來。


吃西瓜李的補充力,大約只維持了一會,很快就沒電了,也入夜了,總算騎到碧綠神木。我和阿聰,和2台戰駒,就地躺下在微溫的柏油路面上,空氣是冷涼的,安靜的中橫公路,只剩腳踏車車燈一閃一閃。


觀雲山莊的工作人員,不斷和我們電話聯絡,我們把到達時間,從06:30pm不斷地延至07:30,然後至08:30pm。他們就說,你們不要騎了,我們派人去載你們。就殘念10公里,接下來就是得利卡快速的奔馳在中橫公路上,心裡想,若不是他們來載,一定騎到09:30以後的。



已過了用餐時間,好心的觀雲山莊工作人員還是幫我們熱了飯菜。洗澡後,讓除濕機幫忙把洗後的戰袍除濕,喝著金車麥根沙士,回憶今天,那些一日東進武嶺的人,真是神人。今晚夜騎,幸運的是有中橫的螢火蟲來帶路,不然伸手不見五指騎車也是挺恐怖的 。




一天的開始,離武嶺剩14公里,經過一夜的休息,體力恢復大半,但是左邊膝蓋隱隱作痛(後來才知道這就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1/today-health1.htm ),也許是昨天踩踏不平均所致,今天就不太敢用力踩,只靠右膝。



在大禹嶺上武嶺前,去年來時,就是在這裡上雪縺的,看著這個告示牌,心裡只能苦笑。





好不容易騎(?)(其實將近一半是牽車,因為腳力沒了,膝蓋又痛)上石門山(和武嶺快等高3200 m),心中燃起悲壯的感覺,總算到了武嶺的高度了,但是待會還是要下、上坡啊。



遠處就是武嶺,假日這裡就像一個大型停車場,還有人把後車箱的大型音響開得很大聲,和大家分享?






經過,60多公里的下坡,到埔里,又回復到火爐中熱爆的感覺了,雖然不是從地理中心碑這裡開始的,但是是在這裡結束。







回家後看runkeeper,二天大約騎了150公里,第一天雖然上到2374公尺的觀雲山莊,但是第一天的總爬升高度為9000多公尺,也就是都在上上下下啊,難怪軟腳。